第(2/3)页 再装填时间 36分钟 回旋角度 60度 俯仰度 0-+55度 火控系统 PG-1M 全景瞄准镜(PANTEL) 瞄准仪 K-1 火控计算机 CBK-400计算机 定位系统 NR-50惯性导航系统+ 战斗载荷/ 火箭弹质量 800公斤 最大射程 90公里 最小射程 20公里 机动性 底盘型号 MAZ-543 发动机型号 V-12 发动机功率 525马力 最大速度 60公里/小时 战斗载重行程 850公里 爬坡度 30° 无准备涉水深 1.1米 行军转战斗时间 3分钟 战斗转行军时间 3分钟 看着系统面板上面的数据,岳池突然想起来了自己之前看到的相关信息。 别的不说,这自己的记忆力是越发的好了! 岳池感叹道。 随着岳池脑子一想,大量的相关信息被岳池的头脑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挖掘而来。 龙卷风火箭炮的设计型号为9A52, 整个系统的设计局型号为9K58, 由合金精密仪表设计局研制,该设计局也是BM-21、BM-28火箭炮系统的研制者。 9K58系统于1983年设计定型,1987年入役,最初为14管,1990年2月在吉祥举办的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时变为现12管样式。 该炮被称为M1983型,是联盟最大口径的火箭炮,主要装备军属远程火箭炮兵旅,每旅下辖3个营,每营下属3个连,连各装备3辆9A32型发射车和1辆9T234-2装填-运输车,全旅共27台发射车。 龙卷风火箭炮旅主要担负军作战地域内的火力支援,压制和歼灭有生力量,摧毁装甲目标、炮兵连队,同时也可加强到主要进攻轴线师以提高突击火力密度,打击正面之敌集团军的前沿机场、军师指挥所、仓库。 9K58-2进入一线并逐步取代旧型号,担负起火力突击己方前沿20-70公里范围内敌装甲部队、指挥中枢、机降部队登机场地防空阵地等高价值目标的重担。 9K58-2系统改为团-营编制,全团配属12台9A32-2型发射车、3台9T234-2装填车和1台指挥车。9T234-2装填车的驾驶舱为两部分,分别位于发动机舱两侧,中间为水箱散热器。 驾驶室后车厢内载有12枚待发火箭弹, 车体后部右侧装有液压驱动的装填起重机,回转范围为左50度,右90度,最大起吊质量850公斤。 装填时,装填车与发射车车尾对接,装弹架挂在发射车定向发射管尾部进行装填。3名操作手可在20分钟内将12发火箭弹装填到发射车上。 炮兵都十分重视火炮指挥系统,为了发挥龙卷风M系统的巨大潜力,合金设计局为其配属了生产联合企业新研制的指挥控制车,并将此系统也配备到装备基本型的各旅中。 龙卷风火箭炮旅(团)配属的自动化射击指挥系统在以往旧型号基础上进行了很大改进,具有搜集分析目标信息,对全旅的火力进行集中和规划、与各类情报来源进行作战情报交互的能力,这和M-270系统的TF火力控制分发系统(Take Fire)基本类似。 该系统装在1K123射击指挥控制车内。指挥车采用卡玛斯越野卡车底盘,为了抛开油机、变电车等专用电源站机动,指挥车后面拖挂了1台发电机拖车,可自行发电,相比以往的炮兵指挥系统来说是个很大的进步。 为了保证指挥员的舒适,车内还装有空调、过滤通风设备和加热设备等,可供连续作战36小时。 指挥车内置2台E-713计算机、综合战术态势显示设备、C3I终端和保密通信加密机,可为每台发射车分发目标弹道数据。 其中E-713计算机为最新技术,是一台固化程序专用计算机,具有很高的计算速度,而且体积较前一代E-167专用弹道计算机小得多。 其作战软件功能包括:接收、处理、储存、显示和发出指令;向上报告战斗部队的位置及准备状况,向下传达攻击指令,并以图表形式指定目标,给出火力分配建议;制定集中攻击和对敌各纵队攻击的火力计划,计算坐标方位角;同时为6门旋风火箭炮计算射击诸元,根据气象数据提供气象报告等。 而执行这些程序所用的随机存储器内存仅96K,只读存储器内存288K,可见这些软件工程师深厚的数学功底。 为了在频繁的机动中仍能保证有力的指挥,指挥车采用了2台高频电台和2台甚高频电台,可保证运动时50千米和停车时350千米距离内的可靠无线电联络。 指挥车向发射车的通信由R-173M甚高频电台完成,指挥车间和向上的通信借助P-171M10Y高频电台进行,通过无线电中继台和有线通信线路实现线路间的数据交换。 如果遭受干扰,系统能在1秒钟内接通备用通信通道,并转入跳频模式工作,具有很强的保密和抗干扰能力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