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2章 操之过急,时不我待-《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按照目前的大旱的扩散,泾县很可能会被波及,大规模种植的成活率会极大降低,所以至少得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普及。”

    一通分析下来得出的最后结论让群臣都懵了,满脸的失望之色。

    掌控了极其精准的人口数量,朝廷可根据人口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收入等数据,精准制定教育、医疗、赋税等政策;

    可以根据出生率、死亡率等数据帮助预测未来人口趋势,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。

    等等类似的好处,现在竟然说还得等十年,怎么能不让他们失望。

    “诸位不要失望,身份证的发展是一个可持续的国策,没办法一蹴而就的。

    以上的好处都是朕的设想,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摸索、实践,发现问题所在,加以改进。”

    看着众人的失落,崇祯出声了:“结合实际情况,朕以为可以在各布政司的首府试行,在试行中发现问题,慢慢的调整。

    而且现在的防伪手段也不一定够用,或许几年后技术再次突破也说不准,试行的这一次就叫做一代身份证,以后技术突破或者全面推行时就是二代身份证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,即便是现在青檀树足够多,但制造宣德贡笺的工匠也不够。

    现在内府下辖的也不过百十来号人,一天造出的纸张五十平尺……近六平方米,可以做出一百五十张身份证。

    扩大十倍,调整流程后整个效率可能提升一些,一天估计能出三千张左右,一年也不过一百二十万张,整个大明两亿五千万百姓算,需要二十年。

    如果扩大二十、三十倍,这个时间自然能缩短,问题是等所有身份证都办完了,这些工匠怎么办?

    人数越多就意味着技术泄露的风险越大,这中间都需要取舍。 ”

    “陛下,臣同意范尚书的想法,除此之外,针对身份证我们也要立法,申领和发放、使用和查验、所负法律责任等等,这些我们都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;

    凭空想象出来的肯定是偏离现实,到最后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结果满是怨声载道,臣同意陛下现在各布政司首府或者沿海选几个布政司试行。

    因为这些地方百姓流动比较大,使用场景多样化,容易积累和发现问题。”

    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两人反驳……分析,让失落的群臣精神一震,眼中满是讪讪之色,的确是他们操之过急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